让他三尺又何妨

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。
长城万里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


 很早之前,读过一个故事,讲的是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故事。

       故事发生在康熙年间,安徽通城县,张英老家要盖房子,地界紧靠叶家,叶秀才要求张家留出一条路,便于出入。但张家提出,他家的地契上写明“至叶姓墙”,现按地契打墙没有什么不对,即使要留条路,也应该两家都往后退几尺才行。此时,张英正在北京为官,其子张廷玉(清朝政治家、大学士张英次子,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)也考中进士,在朝为官,老家具体事务由老管家操办。俗语说:“宰相家人七品官”,这位老管家觉得自己是堂堂宰相家总管,况且这样建墙也有理有据,叶家一个穷秀才的意见不值得答理。于是沿着叶家墙根砌起了新墙。这个叶秀才是个倔脾气,一看张家把墙砌上了,咽不下这口气,秀才自己能动笔,一纸状文告到了县衙,打起了官司。

  一个穷秀才与当朝宰相打官司,而且理由也不十分充分,亲朋好友都为叶秀才担心,怕他吃亏,劝他早点撤诉,但叶秀才就是不听,坚持把官司打下去。张家管家一看事情闹大了,就连忙写了封信,把这事禀告了北京的张英。不久,就接到了张英的回信。信中没有多话,只有四句诗:“ 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。长城万里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

  管家看了这首诗,明白了主人的意思,就来到叶家,告诉叶秀才,张家准备明天拆墙,后退三尺让路。叶秀才以为是戏弄他,根本不相信这是真话。管家就把张英这首诗给叶秀才看。叶秀才看了这首诗,十分感动,连说:“宰相肚里好撑船,张宰相真是好肚量。”

      第二天早上,张家就动手拆墙,后退了三尺。叶秀才见了心中也很激动,就把自家的墙拆了也后退了三尺。于是张、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,被称为“六尺巷”。据说,这里成了桐城县一处历史名胜,一直保存下来。

       现实生活中,为鸡毛蒜皮之事吵得不可开交的例子多的很。其实,何必呢?争吵之时,伤神、伤身,结局往往是不欢而散,更有甚者,兵戎相见,两败俱伤,从此老死不相往来,结下仇恨。

       大千世界,茫茫宇宙,你我只是一尘埃。古有千古一帝——秦始皇,消灭六国,统一天下。"千古一帝"是对皇帝的最高评价,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一共走出了408个皇帝,而真正能称得上“千古一帝”且毫无争议的皇帝只有一位,就是秦始皇。然而,即使是这样一位千古一帝,也早已随着时间流逝,消逝在漫漫历史的长河中,只有巍峨的长城依旧屹立。

     其实, 在不涉及原则问题上,面对鸡毛蒜皮的小事,包容忍让,是一种美德,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。

       只是,“境界”二字在鸡毛蒜皮小事面前常常没了“境界”。

Place an order

让他三尺又何妨

粤ICP备15015916号-1